作家岑军丨又到八一建军时
编辑:文远
日期:2024-07-25 13:54:06
转眼间,到了2024年7月下旬,离8月1日建军节指日可待了,每年这个时候,当过兵的战友们都会相聚一起,多年未见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,往往都会借助这个时机,举杯痛饮,共叙衷肠。
屈指可算,我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了,那年的高考,我考的成绩不错,在河南这个考生大省来说,当年有100多万考生,尽管我考的成绩不错,由于招收名额有限,也只能名落孙山了。家里兄弟姐妹多,如果考不上大学,就要外出打工了,当年的秋天,部队招兵的信息来了,说是广东武警总队的兵源,我偷偷地瞒着家人,报名参加征兵体检工作,经过层层筛选和选拔,我终于如愿以偿了,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
我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是一个革命的地方,在信阳市的东南部,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与淮河之间,那就是被誉为“智慧之乡”的光山县。那里的风景优美,山水流韵;因县境内有浮光山而得名。光山是佛教天台宗教的发祥地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,全国政协原主席邓颖超的祖居地,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的转折地。
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中,光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,是鄂豫皖革命的发祥地和红军发展壮大的地方,走出了红四方面军、红二十五军、红二十八军。抗目战争中,光山县是豫鄂边抗目民主根据地一部分,新四军五师的大后方。光山县的革命历史地位是显而易见的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次全军党员代表大会,1930年10月在光山县城召开;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声枪声,1946年6月26日在光山打响;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,光山是中原部队主要出发地;刘(刘伯承)邓(邓小平)大军挺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反攻,光山是刘邓指挥机关的驻地。刘邓首长在光山先后召开了著名的北向店会议、王大湾会议、何畈会议,推进了中原解放战争的进程。
刚到新兵集训队,就要开垦荒山做训练场.右三为作者
我从小就受到革命种子熏陶,许多革命故事就发生身边,特别是光山籍尤太忠和万海峰两位上将的英勇故事,从小就立志参军国防,报效国家。1991年12月18日晚上,亲戚们都过来我家,为我参军送行,我清楚的记得,当晚老母亲哭了,哽咽地拉着我的手说,“军儿,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,多干工作,少说话,眼睛里要有活”,带着家乡父老们的殷切希望和父母的期盼,心里暗自下定决心,混不出人样,我就不回来了,在入伍几年时间里,我没有回家探亲过。19日早上就离开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,离开我可爱的老家河南光山,与河南籍500名新入伍的战士,坐上绿色火车,一路南下来到广州,21日晚上7多火车到了广州火车站,我们500名就坐在广场上集中,然后分兵分流到全省各个市的武警部队。本来当时接兵领导答应我帮我分到深圳武警的,后来不知为何原因把我分到了梅州,这次分到梅州的有22名战士,光山籍只有我一人。当晚我们就在梅州驻广州办事处休息,22日凌晨4点,我们就起床坐上广州到梅州的长途汽车,于当晚上9点多,经过3天长途跋涉,终于来到梅州市梅县江北一个叫东郊月梅的训练基地,其实就是一个未开垦的荒山上。后来才知道,训练基地的隔壁就是梅州市嘉应大学,只有一个围墙之隔,成了后老兵,也会翻过围墙,去看看大学校园,当然也认识几个笔友。
集训三个月后,进行列兵授衔仪式。二排右二为作者
新兵集训结束,我表现突出,分到武警梅州市支队机动防暴队,在机动防暴队训练强度非常大,每天训练、执勤,晚上还要小群练兵,体能差的士兵还要开小灶,加强体能锻炼,站立要达到2个小时头不动,挺胸收腹,仰卧起坐从30个加到500个,俯卧撑从30个加到500个。经过半年多的训练,我的体能到了自己的顶峰,单双杠可以做到7练习。训练间隙,饭后部队组织战士,还要帮助后勤班劳动,种菜养猪,为部队自给自足提供有力保障。机动化的部队,需要机动化的训练,部队首长看我是高中生觉得有文化,就当了部队文书和通信员,这项工作就是勤务兵,服务战友们,抄写黑板报,抄写部队学习计划,和阶段性总结。就是从那个时候起,开始爱上文学了。
训练间隙,部队组织战士养猪种菜自给自足,右一为作者
当兵第二年5月份,我正在营房里写黑板报,突然来了一个少校警官,个子很高,威武的很,我被叫到指导员办公室。“你就叫岑军是吧”大个子开口就问,“报告首长,我叫岑军,目前是机动中队的文书”,“支队政治处需要一个放映员,现在请你收拾好内务,跟我走”,“是”,不容你辩解就调到支队政治处,当了放映员。其实,部队的战士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,只有服从命令,做好首长交给的各项工作。在部队当放放映员为基层连队电影期间,我正在感觉到基层战士的辛苦。我们有个连队,在广东和福建交界的一座无名的大山上,负责看守犯人改造任务,由于山高,交通不方便,常年因为水压问题,战士吃饭冲凉都成问题,冬天有几个月需要到山下挑水供给,所以用水贵于油说法一点不为过。有一次放电影,有几个战士要执勤站岗,我就专门为这几个轮岗下来的战士放多一次,搞的几个战士留着眼泪跟我握手致谢。后来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《当兵的岁月》,我写到,我要把这些在训练场上看到的出来,其中有一句名言“当兵后悔三年,不当兵后悔一辈子”,到现在为止,这句岑氏“名言”沿用至今。
在执行长途押解任务。前排右一为作者
部队是一所大熔炉,不管是什么材料,只要就去了,出来的就是一块好钢。部队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炊事员,有守护战友身体健康,从病房到战场的卫生员,有在三尺机台,书写火热青春的通信员,有用文字和照片记录生活的新闻报道员,有帮助战友们保持形象的理发员,有负责战友外出执勤的驾驶员,有负责日常作息的司号员,有负责饲养动物和种菜的饲养员,有负责管理枪支弹药的军械员,还有负责购买采购工作的给养员。有些是可以兼职的,就像当年我就兼职有军械员、通信员、炊事员、饲养员、给养员、驾驶员、放映员、司号员和文书等工作。那时候我很忙,支队战士少,干部多,我这个勤务兵就是比较忙的,但是这个位置非常锻炼人,我学习很多知识就是在这个阶段,增长了个人的见解和阅历。
入伍第三年
在入伍几年里,不忘初心,从未放弃梦想,勤学苦练,提高军事技能,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,30多次收到部队嘉奖,训练学习之余,酷爱写作,在各级媒体刊物上发表新闻通讯、诗歌、散文、纪实文学等100余篇。还利用个人的琴棋书画的爱好,参加当地党委、政府组织的文艺活动和电影拍摄任务,收到各级的嘉奖。
参加演出后,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接见。前排右三为作者
附诗一首:
战士的心愿
作者:岑军
有多少暗恋
就有多少期盼
有多少追求
就有多少奉献
战士的心啊
绝不是那无人
开垦的荒原
愿驾舟潮头
弛聘万里江山
追赶岁月的璀璨
愿手握钢枪
守望哨所
巡视母亲的安宁
愿采摘玫瑰
送给心爱的人
证明军人的情感
有时我们会放声大笑
举起盛满血汗的杯盏
庆祝战斗的凯旋
有时我们也会眼角发热
悬起泪的飞泉
仅仅为了一句真诚的赠言
战士的心愿
是一支绿色的歌
是一首青春的诗
是汪洋的海
是高耸的山
日日夜夜
坚守在祖国的万里边疆


行囊里的月光:岑军诗集中的漂泊、亲情与生命哲思 I 全媒连载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Yeah!生活丨0 → 8 → ∞ !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
工业文化遗产里的家国情怀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:提振消费举措见成效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合作造福共建国家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“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回顾展”开展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喜迎“三月三”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佛山市经济管理协会第三届换届大会圆满举行,艾明当选会长
文章来源:全媒头条


行囊里的月光:岑军诗集中的漂泊、亲情与生命哲思 I 全媒连载悦读

广东省作协会员岑军,用800余篇作品镌刻人生。"家是永远的海港你们的爱是最暖的避风港","七个兄弟姐妹一个都不能少是一生的温暖港湾",月光下的书声与搀扶的温度,都是时光褶皱里的生命答案。老中医持银针拨开病痛阴霾,红色基因在望闻问切中续写安康传奇,铃兰花在荆棘里绽放出家族史诗的回响。...[详细]